我開始了這個Blog,在微網誌正夯的時代,這樣做似乎有點落伍。
大家都用120字的篇幅快速的傳達自己的想法與資訊,方塊為單位的閱讀,成篇累牘的文章非常不合潮流。當我們意識自己在微網誌(Facebook,
Twiiter, Weibo, Plurk...)上製造了多少編碼垃圾,我們會慶幸還好這邊編碼都不會變成實體,不然任再多的焚化爐與掩埋場,都消化不了這些隨寫即丟的新德文(心得文)。
雖然我嘴裡這樣說,我還是有推特與臉書帳號,因為這些資訊雖然營養不夠,但是非常快速,就跟速食店一樣,不是很好吃,卻又有及時的垃圾美味。
我曉得經營一個部落格不容易,特別是質量俱佳的好地方。但我的確受益某些好的Blog,在我獨處時帶給我許多的資訊與樂趣,特別是經營長達五年、八年以上的站。在經過了網誌大時代、經濟蕭條、部落格的興衰起落,你們依舊毅力不搖的挺拔著,研究Weo
2.0, 3.0的新編碼,新數位時代的影像與資訊工具,必須向你們行注視禮(特別那些是業餘寫手,不以此作為獲利營生的活兒的健兒)。
喜歡文字,喜歡圖像與影像,有大量視訊資料的地方總是特別受歡迎。關於這點,我應該再多一點努力,因為我對影像資料的收集並不是很勤勞,也不是很高明,但我會嘗試多用點心。
最後你可能要問,這地方要寫些什麼?
我人生的第一個部落格非常個人,純粹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。在停止書寫的3年後,我依舊懷念敲擊鍵盤的感覺。工作之後,寫的多是報表、提案等沒有靈魂的東西。我期望這個地方分享我對公共事務的關懷,觀影心得,興趣,以及我最喜歡的生活方塊。我也期望能透過這裡認識一些朋友,開始工作後,生活就變得狹小、狹小。
能寫多久?不曉得,先寫吧。
有時我必須得從海峽的彼岸,穿越金盾長城的重重難關,才能連上群魔亂舞的Blog們(連Youtube都很不容易看)意味著我人可能現在正在海峽對岸。是的,我工作的關係需要常常往返,所以兩岸政、社、經、文化等議題,也會是我所關注的重點之一。
而我的想法與觀察,僅代表某部份人的意見罷了。我是小眾,確確實實是小眾,小眾到只能用這種平台發聲。至於那些掌握大眾媒體的人,他們大眾嗎?我不大確定他們是否大眾,但他們常常在強姦大眾的發聲權是沒錯。
Back to Planet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